各有关单位、各级教育机构、相关企业及从业者:
为深入贯彻落实《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(2024-2035 年)》中 “以数字化为突破口,构建泛在可及的终身教育体系”的战略要求,推动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,搭建教育界、产业界、政策领域的协同创新平台,表彰教育创新领域的杰出成果与贡献,经研究,中央新影中学生频道决定举办首届“中国教育创新发展高峰论坛”暨中国教育创新发展联盟成立大会、2025中国教育行业年度品牌电视盛典。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:
一、活动背景与目的
当前我国教育正处于数字化转型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,亟需通过资源整合、模式创新破解 “优质资源不均衡”“跨领域协同不足”“创新成果落地难” 等问题。本次活动以“创新施教·育人为本”为核心,旨在实现三大目标:
1、正式成立 “中国教育创新发展联盟”,明确“资源共享、技术赋能、协同创新”使命,制定联盟章程与运作机制;
2、以高峰论坛为载体,汇聚政企学研多方力量,探讨教育数字化、产教融合、教师发展等核心议题,输出可落地的创新方案;
3、通过电视盛典表彰教育创新先锋单位与个人,推广优秀案例,扩大教育创新成果的社会影响力,助力构建教育新生态。
二、活动主题
创新施教·育人为本
三、时间与地点
1、时间:2026年1月25日至2026年1月27日
2、地点:北京・雁栖湖国际会展中心
四、主要活动内容
本次活动规模约1000人,涵盖“联盟成立、高峰论坛、成果展示、电视盛典、资源对接”五大板块,具体流程如下:
(一)中国教育创新发展高峰论坛(1月26日上午与下午)
1、发布《中国教育创新发展联盟章程》,明确成员权利义务、组织架构(理事会、秘书处、专家委员会等)及年度运作计划;
2、与会领导、联盟理事长、联盟成员代表共同为联盟揭牌;
3、为首批联盟成员(理事单位、会员单位)颁发牌匾,公布联盟 2026年度核心活动(季度资源对接会、创新案例评选、跨界工作坊);
4、主旨演讲:邀请教育部相关领导、知名教育学者、教育科技企业领军者,围绕“教育数字化转型路径”、“产教融合新模式”、“基础教育公平实践”等主题分享前沿理念与实践经验;
5、高端圆桌论坛(共5场,拟定主题):
主题1:“数智赋能课堂:K12 教育数字化的落地与迭代”
(聚焦一线教师数字化教学能力提升、智慧课堂建设与校本课程数字化开发)
主题2:“产教融合破局: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的精准对接”
(探讨校企联合培养新机制、实训基地数字化升级、课程体系与产业标准协同开发)
主题3:“教师‘破圈’成长:跨校跨域协同培养机制”
(针对高校、中小学、企业联合培养模式,聚焦教师数字化素养与创新教学能力提升)
主题4:“泛在学习生态构建:继续教育数字化资源的共建共享与场景创新”
(落实《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》终身教育要求,探讨非脱产教育模式改革、AI学习平台建设及面向产业工人/农民工的个性化学习路径)
主题5:“从‘分数导向’到‘成长画像’:五育融合评价的数字化实践”
(结合教育评价改革政策,聚焦过程性评价工具开发、学生综合素质数字化画像及家校社协同评价机制)
主题紧扣“创新施教·育人为本”核心,覆盖基础教育、职业教育、教师发展、终身教育、评价改革五大领域,主题内容呼应2025年教育部关于数字化转型、产教融合深化、继续教育规范等最新政策要求。同时结合2026年教育数字化深化、产教融合升级、教师素养提升等政策导向。
媒体采访:为重点嘉宾安排1对1独立媒体采访、专属演播间由中央新影中学生频道特邀请主持人1对1专访录制《创新施教·育人为本》专题电视节目、前往 CCTV-17演播厅与央视知名主持人1对1专访;
7、创新成果展示:设置线下展区,展示教育数字化产品(AI教学工具、VR实训系统)、优秀校本课程、产教融合项目等,提供现场体验与合作洽谈机会;
8、资源对接专场:组织联盟成员单位围绕“课程开发、师资互聘、技术共享”等需求,现场对接合作意向,促成年度合作项目落地。
(二)2025中国教育行业年度品牌电视盛典(1月26日晚上)
搭建参会者交流平台,促进跨领域人脉资源对接。
1、颁发荣誉环节:公布荣誉名单,现场播放获奖者视频,由与会领导、教育专家为获奖者颁奖;
2、部分获奖者代表分享创新经验;
3、公益主题环节:
公益倡议与项目介绍:播放“乡村教育数字化帮扶”公益短片(展示教育资源薄弱地区教学设备短缺、教师数字化能力薄弱现状),邀请与会嘉宾积极参与“教育创新公益行动”。
五、组织机构
1、主办单位:中央新影中学生频道
3、承办单位:中国教育创新发展高峰论坛组委会、中国教育创新发展联盟
4、图文录播:中学生频道官网、中学生频道官方微信公众号
5、播出平台:中央新影中学生频道、CCTV手机电视、咪咕视频、沃视频、学习强国、央视影音
5、媒体支持:新华社、新华网、人民日报、人民网、光明网、中国教育报、今日头条、新浪教育、腾讯教育、网易教育、凤凰教育
六、邀请对象
1、政府与教育主管部门代表:各级教育政策研究机构负责人;
2、教育专家学者:高校教育学院教授、教育科研院所研究员、课程与教学论专家;
3、学校管理者与教师:K12学校校长/副校长、高校院系负责人、职业院校领导、一线优秀教师(含班主任、学科教师);
4、企业代表:教育科技企业(AI、VR、大数据教育应用)、教育装备企业、职业教育合作企业负责人;
5、社会组织代表:教育公益组织、行业协会(商会)负责人;
6、媒体代表:中央级及地方教育媒体记者、编辑。
七、参会权益
详见“受邀嘉宾服务权益”附件文档。
八、奖项设置与评审标准
1、奖项类别
本次活动奖项涵盖 “2025年度教育创新成果表彰”与“2026年教育前瞻方向引领”两大维度,覆盖个人(校长、教师、专家)、机构(学校、企业、公益组织)、跨领域协同(校企合作、县域教育、教育帮扶)等主体,聚焦教育数字化、产教融合、五育融合、终身学习、AI 伦理治理等核心领域,既表彰2025年已落地的优秀成果,也挖掘2026年具备战略引领性的实践方向,凸显“创新实践+未来前瞻”的双轨价值。
具体奖项详见【首届“中国教育创新发展高峰论坛”奖项设置】
2、评审标准
核心评价指标:从影响力(行业认可度与示范效应)、贡献力(对教育质量提升或公平推进的实际成效)、创新力(模式、技术或机制的突破性)、落地力(成果可复制性或前瞻方向的可落地性)、公信力(合规运营与社会口碑)五大维度综合评审;
评审流程:采取“自主申报→材料初审→专家评审→专家评审团集体复审”等流程,确保评审公开、公平、专业,最终获奖名单将在大会当天公布并颁发荣誉。
具体标准详见【首届“中国教育创新发展高峰论坛”奖项评审实施细则】
3、评选排除情形
为保障奖项权威性与论坛高端形象,凡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单位或个人,不得参与本次奖项评选:
(1)近3年内因违法违规行为被行政主管部门(如教育、市场监管、税务等部门)给予行政处罚,或被列入企业经营异常名录、严重违法失信企业名单,及个人存在学术不端、师德失范等被通报记录的;
(2)申报材料中存在虚报数据、伪造成果、抄袭侵权等弄虚作假行为,或隐瞒关键负面信息的;
(3)曾参与同类教育评选活动中存在作弊、干扰评审流程等违规行为,或对过往获奖荣誉存在滥用、虚假宣传情形的;
(4)单位或个人因纠纷(如合同违约、知识产权侵权、劳动争议等)处于司法诉讼、仲裁程序中,且尚未有明确生效结果,或已生效结果判定其承担主要责任的;
(5)违背教育公益属性与行业伦理,存在过度商业化运营、损害师生权益、破坏教育公平等行为,且经核实存在不良社会影响的;
(6)拒不配合评审工作(如拒绝提供补充证明材料、不接受核查等),或对组委会提出的合规整改要求未予落实的。
若已入围或获奖后发现存在上述情形,组委会将取消其评选资格或收回奖项、荣誉证书,且有权在官方平台公示相关情况,以维护评选的严肃性与公正性。
九、报名方式
1、报名时间:
即日起至 2026年1月10日(额满即止);
2、报名材料:
填写《报名申请表》(官方网站下载或者指定报名机构获取):内容包含获评单位营业执照副本电子档、获评人员身份证复印件、获评人员简历(注明职务、教育成果案例介绍、证明材料)等资料;
3、提交方式:
将上述材料发送至组委会官方邮箱或指定报名机构。
组委会官方邮箱:jyluntan@zxstv.com.cn,邮件主题注明 【参会报名】+单位名称或者个人名称,附件添加《报名申请表》。
4、奖项获取及确认流程:
(1)组委会工作人员收到《报名申请表》后,2个工作日内与申请人核实资料;
(2)专家评审团根据提交资料7个工作日内进行奖项评定;
(3)申请单位/个人签订参会协议,完成参会确认并锁定参会资格;
(4)组委会向参会嘉宾发送纸质邀请函(邮寄至报名通讯地址)与电子邀请函(发送至报名邮箱),邀请函作为参会报到唯一凭证,凭此锁定参会资格。
十、联系方式
1、咨询热线:010-64062868(工作日 9:00-17:30);
2、联系地址: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中路67号中央新影中学生频道;
3、官方网站:http://jyluntan.zxstv.com.cn(可查看首届“中国教育创新发展高峰论坛”详细资料及下载报名资料);
4、官方邮箱:jyluntan@zxstv.com.cn;
5、微信咨询:关注“中央新影中学生频道”官方微信公众号,回复 “教育论坛”获取专属客服。
十一、其他事项
1、参会者需凭“邀请函”及有效证件报到,建议提前10天预订往返交通;
2、活动期间所有参会者需遵守会场纪律,配合安全管理要求;
3、如需定制“企业赞助”“展位合作”等个性化权益,可联系组委会专项对接。